導讀:賽場之內,運動員們為新的紀錄和榮譽而戰。賽場之外,互聯網平台瞄準了奧運IP所帶來的破圈效應,各出奇招,暗流湧動。智研谘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體育直播用戶規模為1.38億人。
史上最曲折難產的一屆奧運會,終於在上周五的東京拉開序幕。
當日,圍繞著開幕式,熱搜持續刷屏:輿論關注點包括二次元大國對ACG元素的運用,如入場時運用的《勇者鬥惡龍》《怪物獵人》等遊戲音樂,裏約奧運會閉幕式時的“東京八分鍾”;被吐槽“陰間”的暗黑舞踏和現代藝術;借用日本42年的國民長壽綜藝《超級變變變》演繹奧運項目,製造了一波回憶殺;中國代表隊引發的愛國情懷,以及08年北京奧運,張藝謀導演的開幕式等相關記憶。次日,為中國代表團奪下首金的00後姑娘楊倩持續引爆社交媒體。
每逢重大體育賽事,便是品牌和平台的流量盛宴:越來越多品牌意識到體育營銷的重要性,平台認知到賽事對拉新促活的巨大作用,爭相追逐版權。盡管延期一年,奧運仍然是體育領域最頂級的IP,如何切好這塊大蛋糕,也成為了公眾最關心的議題。
就在數日之前,東京奧委會首席執行官武藤敏郎還表示過“不排除最後一刻取消奧運會的可能”。頂著疫情壓力,東京奧運能夠如願拉動國民經濟升溫,擴大旅遊、文化產業的影響力麽?
“無人”奧運不誤掘金:日企撤退,中國公司營銷戰機會來了? 這是一次輸不起的戰役:1964年首次東京奧運曾經製造奧運經濟奇跡,本屆奧運同樣被寄予厚望。在去年因疫情宣布奧運會推遲時,據經濟學家估算,推遲導致遊客大幅減少,經濟損失將超過3.2萬億日元(約合2063億元),取消可能會帶來750億美元損失(日興證券估算)。
防疫費用的增加,及延期帶來了一係列問題:器材保管費和人力成本增加,場地倉促,表演預算吃緊……在整個籌備過程中,不斷傳出預算提高的消息。東京申奧成功時,定下的預算為75億美元。東京奧組委曾宣布耗資154億美元,其中延期一年產生的費用就達到28億美元。這意味著它將是“史上最貴夏季奧運會”。美聯社報道費用至少為250億美元。在3月接受日媒采訪時,佐佐木宏曾透露過四個開閉幕式的總預算僅剩10億。
在有爭議的開幕式背後,是負麵纏身最終解散的導演組。這原本是2018年就擬定好的日娛圈夢幻陣容: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任綜合統籌,電影《寄生獸》導演山崎貴負責開幕式,打造“東京八分鍾”的廣告導演佐佐木宏負責閉幕式,椎名林檎擔任音樂總監,其他成員還有《你的名字》的製片人川村元氣,著名廣告導演菅野薰等。但在傳出職場霸淩、身材羞辱、性別歧視、內鬥等醜聞後,上述成員先後辭職。直至今年四月,東京奧組委還在尋覓新的總導演。

下麵,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本次東京奧運的收入基本盤:由於不接待國外觀眾,注定損失門票經濟部分。武藤敏郎稱,五個地區的奧運賽事將空場舉行,門票收入將從預計的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降至數十億日元。根據野村綜合研究所報告,這部分損失不到10%。酒店交通旅遊等周邊行業的潛在損失難以計算,但長線來看,基礎設施改建,對GDP的拉動或許能帶來長期發展的奧運紅利。
相比門票,轉播和讚助這兩大部分是更為核心的收入來源,分別占整體收入的73%和20%。事實上,現場空場意味著今年轉播賽事關注度的進一步提高,“互聯網+體育”的爆發。國際奧委會已通過出售東京奧運會轉播權入賬約40億美元,預估本屆奧運電視覆蓋率是上屆的兩倍。在美國和歐洲,電視和數字平台上進行轉播時長預估將達創紀錄的7000小時和4000小時。
讚助費方麵,東京奧運會是史上讚助商最多、讚助收入最高的一次奧運會。截止到 2020 年,超過 33 億美元的商業讚助收入,是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的至少兩倍,奧運延期後與國內讚助商簽訂的延期合同為多帶來22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收入。日本國內68家企業提供總額約35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0億元)的讚助費。但是空場舉辦令品牌營銷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佳能、豐田等十多家讚助商取消線下營銷和推廣活動。
在一眾讚助商中,中國品牌軍團尤為引人矚目。本次奧運最高等級的全球合作夥伴包括可口可樂等 14 家企業,其中阿裏巴巴是唯一的中國公司,5月就正式啟動了奧運營銷“加油聯盟”計劃,以天貓、聚劃算和淘寶直播三個業務為主線進行奧運營銷,薇婭、李佳琦、雪梨等 11 位頭部主播組成“阿裏巴巴金牌加油官”,並邀請鄧亞萍等運動員開播。阿裏雲成為奧運全球轉播的唯一技術支持方。
其他中國品牌圍繞中國國家隊的衣食住行,選擇了更為穩妥、成本更小的營銷打法:安踏拿下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裝備“冠軍龍服”的讚助,同時,為舉重隊、摔跤隊、拳擊隊等10支中國國家隊提供比賽裝備和後勤服務,涵蓋22個比賽項目;瀘州老窖讚助中國國家隊專用慶功酒;榮耀、VIVO、小紅書、立白、攜程旅行等均有參與。
另外,還有部分中國企業選擇借勢奧運IP,挖掘遊戲等其他娛樂需求。如朝夕光年拿下東京奧運會唯一官方授權手遊《索尼克在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
相較於高舉高打的營銷打法,更低成本的有效營銷,更符合用戶的關注度走向。由於本屆東京奧運“空場”的特殊性,傳統線下營銷玩法或許已顯得不合時宜,把精力投向線上或許是投入產出比更高的選擇。
騰訊快手抖音咪咕小紅書爭戰:互聯網平台的“奧運風雲” 賽場之內,運動員們為新的紀錄和榮譽而戰。賽場之外,互聯網平台瞄準了奧運IP所帶來的破圈效應,各出奇招,暗流湧動。智研谘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體育直播用戶規模為1.38億人。
同歐洲杯一樣,奧運會在境內的獨家全媒體及分授權權利統一歸屬於中央電視台,其他平台版權均來自央視轉授。中國移動咪咕、騰訊、快手三家企業先後獲得央視總台的轉播權授權。網達軟件等上市公司,作為咪咕的技術合作夥伴,也在投資者平台刷了一波存在感。
咪咕打出了“5G”技術牌。在一個多月之前,修複新中國首部彩色體育片《女籃5號》之外,設立線下主演播室,還創建了虛擬XR演播室,聯合CAA中國推出奧運助威歌曲《準備好》,上線奧運備戰紀錄片《逐夢東京》。
對體育IP運營有著相當經驗的騰訊選擇了“體育+泛娛樂”的打法,推出“奧運主題月”,進行全渠道分發。騰訊視頻上線了奧運專區,近日《創造營2021》出道男團INTO1宣布成為騰訊東京奧運報道喝彩大使,並且推出了喝彩曲《INTO THE FIRE》。旗下短視頻平台微視推出了自己的答題活動,在其《百萬答題奇妙夜》欄目中推出了奧運專場。
由於奧運空場,現場報道和長綜藝錄製受限,且短視頻平台近年來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今年短視頻平台將成為奧運會內容分發的重頭戲,二創剪輯能夠產生長尾效應,深耕粉絲經濟,相較於傳統央視渠道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觀看體驗。
快手利用短視頻優勢,充分強調了互動性。設立了前方演播間,新版 APP 圖標已經上線了“看奧運”標識,推出了奧運專屬魔法表情和貼紙特效等,打造《快手狀元-奧運答題季》主題答題節目。繼成為CBA官方直播平台和CBA官方短視頻平台之後,官宣拿下了本屆美洲杯的直播及短視頻權益,再加之奧運,快手今年明顯加快了體育內容布局。意識到短視頻增長天花板後,快手正在從每一個可能的縫隙裏要流量。
抖音雖然沒有直接拿下奧運轉播權,但並沒有放棄奧運這塊流量肥肉。抖音打造了#奪冠2021#主題頁麵,推出了奧運運動員榜,自 7 月 6 日起,抖音平台已經簽約入駐了超過 100 多名運動員。
主打生活方式種草的小紅書前不久和央視達成了專項戰略合作,同時成為中國女足的官方合作夥伴,試圖撕下“女性平台”的固有標簽,穩固現有男性用戶基本盤,甚至吸引更多新的男性用戶。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體育賽事已成為小紅書增長最快的內容品類之一,筆記發布量增長1140%,科技數碼內容增長500%,運動健身類的筆記數量增長高達300%,小紅書社區內容負責人河童近期對媒體披露,其男性用戶占比已經達到30%。具體玩法上,小紅書強調“奧運+生活方式”,每天推出體育明星、知名體育媒體人帶來的賽事內容直播,召集在日博主報道團,打造了多檔奧運衍生節目與相關話題,與新華客戶端合作出品了中國女足賽前紀錄片,與網易文創合作了獨家節目《紅人坊》。
總的來看,央視在體育迷垂直圈層中有認知度,有較強的專業度權威性,但在互動性方麵遜色。騰訊係有體娛、遊戲、動漫聯動的優勢。短視頻平台、新興生活方式平台在創意,互動性和氛圍方麵更勝一籌。奧運IP的價值不僅存在於其舉辦期間,更存在於泛用戶群的培養和挖掘,及長期衍生價值的開發。
另外,每一屆奧運,既是捍衛國家榮譽的競技場,同時也是明星運動員出圈的舞台,帶來了深耕體育經紀,掘金粉絲經濟等想象,例如此前刷屏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下一個明星運動員將會在哪個平台的助推下誕生呢?
擴展閱讀:東京奧運會在哪裏看直播?2021東京奧運會直播平台匯總!
(责任编辑: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