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披上“新馬甲”。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成都市民徐先生最近收到一張“小米提貨卡”,提貨卡上麵印有小米的標誌,以及多款小米家電的照片。背麵有二維碼,提示掃碼可以免費領取小米智能家電,包括牙刷、電飯煲、微波爐……由於自己家中老人在前不久確實購買過小米手機,他便掃碼點了進去,客服給他發過來的收件地址和姓名都能對應,但要求他加群領取時,徐先生反應過來,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新型詐騙手段。

無獨有偶,據紅星新聞報道,魏女士於日前收到“京東”商家周年回饋的卡片,上麵寫著“10000元獎金,一起撕豪禮”, 撕開下麵的中獎號碼,魏女士發現自己中了獎,便立刻掃碼加了“客服”二維碼準備領取現金紅包。“客服”告訴,隻需要再下載一個APP,根據下發的任務給視頻點讚,就可以獲取高額返利。按照“客服”的指引操作,魏女士果然成功提現了幾十元。魏女士感覺這樣賺錢還挺快,動動手指就行,便想完成APP裏的大額“任務”,於是陸續往裏麵充值了一筆500元和一筆5000元的金額,在完成“任務”的最後一單時,“客服”表示由於魏女士操作失誤,輸錯了一位賬號導致數據錯誤,必須重新充值50000元才能把前麵“任務”完成,完成後就可以取出所有轉入的錢。就在魏女士準備轉賬50000元時,接到了公安的電話,及時止損。

除了小米、美的,騙子還打起了格力的主意。10月份,市民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爆料稱,他收到了一份陌生寄件人寄送的快遞,裏麵包含一包廚房濕巾和一份印有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照片的中秋禮品卡,“邀請”王先生“值此中秋國慶佳節暨格力公司成立三十二周年來臨之際”參加“一起撕豪禮”的刮獎活動,從禮品卡的提示來看,都是“揭開有禮,百分百中獎”,其禮品包括20元、888元和10000元的紅包獎金,同城騎手30分鍾送達的百元生活禮品,以及格力洗衣機、空調、電風扇和冰箱。後經求證,該禮品卡上標注的均為虛假信息,格力方麵並未舉辦或聯合商家做過此類活動。

看來,這詐騙不僅屢禁不止,還越來越精準了。以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為“餌”,廣撒網多撈“魚”。那,我們到底是怎麽被騙子“盯”上的?
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對於個人信息的使用和保護意識較低。許多人在使用手機、社交媒體和其他在線服務時,往往會盲目地接受隱私協議和條款,很少去了解應用程序如何使用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及這些信息是如何被共享和保護的。這種盲目的使用方式讓我們更容易成為個人隱私泄露的受害者。除此之外,不排除一些無良公司將個人信息出售給第三方,以牟取利益。大數據時代,我們在感歎數字信息為我們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定製化服務的同時,如何給個人信息安全上把鎖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作為消費者,該如何防範此類“0元提貨卡””萬元獎金點讚”的詐騙手段?除了不要隨意向陌生人透露或授權自身信息外,在使用社交平台時,也要注意設置隱私權限,謹慎訪問未知網址,謹慎安裝不明來源App,謹慎打開可疑文件,保持手機係統和軟件更新。此外,對於來路不明的快遞,要堅持驗證快遞員身份和包裹內物品。切勿掃描不明包裹內的二維碼,也不要點開陌生鏈接填寫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等個人信息。當有陌生來電準確說出你的個人信息,並告知有緊急事宜需處理或有禮品需收取時,請保持冷靜並通過官方途徑進行核實。
分享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真金白銀設陷阱 騙子為啥“盯上”格力、小米和京東?》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责任编辑: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