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旗下為何有那麽多子品牌?

时间:2025-11-02 03:08:07 来源:六合之內網 作者:楚雄彝族自治州
  縱觀今日家電產業,主流品牌特別的突出,細分行業都有自己的領軍品牌。比如說,彩電的海信、創維,冰箱的海爾、美菱,空調的格力美的,洗衣機的海爾、小天鵝等等。主流品牌集中,說明非主流品牌的生存空間已經被封殺,也證明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


  不過,在進入到產業成熟期後,還有一個現象需要引起業內重視,那就是主流企業的多品牌運作。以往,家電企業基本上都是一個主品牌在運作,而現在主流品牌都在主品牌下還有一係列的副品牌。

  比如說,海爾旗下有海爾、卡薩帝、統帥、斐雪派克、GE;美的旗下有美的、小天鵝、華菱、美芝、庫卡、Clivet,海信旗下有海信、科龍、容聲,格力旗下的格力、晶弘、大鬆等。幾乎每個家電品牌都會有旗下的子品牌。(附表,部分家電企業旗下品牌一覽)

  從品牌來源上分析,在主品牌下的子品牌一般都是通過自創和兼並收購而來。一般來說,主品牌都是自創的,很少有主品牌是通過其他方式而來。子品牌就不同了,既有自己創立的,也有兼並收購後納入旗下的,還有與其他品牌合作的。

  近日我們看到,海爾旗下的統帥品牌召開發布會,宣布了品牌的重新定位,從原來籠統的互聯網品牌,重新定義為“輕時尚 悠生活”新定位,具體指向性更為明確。海爾重新定義統帥品牌,意圖非常明顯,就是針對80、90後逐漸成為新興消費群的主力軍,提供一個時尚、親切、融合的家電品牌,在滿足這一群體過程中挖掘到更多的用戶。

  那麽家電企業旗下為何會有那麽多的品牌,有的企業甚至有2位數以上的品牌,這些品牌到底從何而來呢?

  第一類,搶占市場規模的需要而自創。現代意義上的國內家電市場,是近30年間發展起來的。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市場容量於層麵是在不斷擴大的,一些品牌為了多搶占市場份額,派生出一些子品牌,應對細分市場或用戶群體。譬如,海爾為了搶奪高端消費群體,推出了卡薩帝品牌;為了贏得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建立了統帥品牌。

  第二類,兼並收購所獲取的品牌。這類品牌的存在比較好理解,也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像海信在收購科龍後,原科龍旗下的科龍、容聲、華寶,悉數納入海信旗下。第二種,像美的控股庫卡,庫卡品牌的使用權也就自然落到美的手中。

  第三類,租用品牌使用。所謂租賃品牌,就是某品牌在某一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家電企業為了迅速進入這一市場,而采取最為便捷的方式,租賃成熟且有影響力的品牌來深耕市場。比如,美的當初進軍洗衣機領域初期,就購買了榮事達品牌使用,直至收購小天鵝後,才放棄了對榮事達品牌的使用權。

  第四類,授權使用。授權使用情況也很多,還是先說榮事達,這本是合肥國資委的品牌,在榮事達自身經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先是租給美的。收回後因為惠而浦收購了合肥三洋的股份,合肥國資委就將榮事達授權惠而浦使用,這才有了惠而浦把榮事達在區域市場與格力經銷商合作的情況。另外像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

  當然在自創品牌中,近幾年隨著互聯網影響力的擴大,一些品牌是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所自創的,譬如,長虹的啟客、格蘭仕的UU、創維的酷開、康佳的KKTV。這些傳統企業自創互聯網品牌,不僅是為了搶奪新型消費群體,某種意義上也是與傳統品牌的切割。

  不論何種形式,家電企業多品牌運作已經是蔚然成風,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像格力這樣較為傳統保守的企業,都在嫻熟的運營著多品牌,說明多品牌在應對國內龐大複雜的市場是行之有效的,甚至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紅橋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