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錢越小氣 蘋果被指對並購態度過於謹慎

时间:2025-11-02 07:57:00 来源:六合之內網 作者:遂寧市
  導讀:外媒近日撰文稱,蘋果手握巨大的現金流,但這家科技巨擘卻很少花大錢並購,它們隻是買些小型新創公司來補足現有產品。不過,投資者和分析師卻不同意,他們認為蘋果要花好手上的錢,通過大型並購開辟新市場以便永葆青春。

  蘋果CEO庫克

  上個月,蘋果CEO在接受分析師詢問時表示:“我們一直在找好的收購機會,蘋果收購並不隻考慮收購對象的規模和大小,更多的是考慮其戰略價值。”

  庫克這番話也是麵對投資者壓力的表態,蘋果的現金儲備非常巨大,投資者希望它們能大膽進行並購並借此進入新市場,畢竟這是蘋果“永葆青春”的有效途徑。

  不過,這家當代最為成功的科技公司過去幾年卻鮮有大手筆的收購。究其原因,蘋果規避風險、不願聽取外部投行意見和收購經驗匱乏是主因。

  “企業開啟並購機器後,第一步先得清楚自己要做什麽。”Architect Partners公司主理合夥人埃裏克·萊斯利說道。“蘋果總是認為自己能製造一切,因此它們不太願意在這方麵花錢。”

  在蘋果41年的曆史上,用在並購上的最大開銷誕生於2014年,當時它們花30億美元收購了Beats,而1996年收購ofin則排名第二,不過當時蘋果隻花了4億美元。與其相比,建立僅僅13年的Facebook卻有三筆並購花銷超過10億美元。為了收購WhatsApp,Facebook甚至花了220億美元。其他科技巨頭出手頻率也不低,創立於1998年的穀歌(微博)經曆過4次規模超10億美元的並購,而經常“亂撒錢”的微軟超10億美元的並購則超過10次。

  與到處花錢買買買相比,庫克現在更重視培養蘋果的服務業務,其中就包括Apple Music、App Store和iCloud等王牌服務。如今,庫克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預計到2021年蘋果服務業務年營收將突破500億美元。

  不過,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依舊認為蘋果應該在並購上“來票大的”,特別是通過收購流媒體視頻網站來充實自己在內容上的不足。蘋果現在在該領域已經開始初試身手,但與Netflix或亞馬遜Prime Video相比,依然不是一個量級。

  上周五,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師薩克納西稱,蘋果在在線視頻上確實應該有所動作,畢竟離服務業務實現500億美元營收目標隻有四年了,而蘋果現在離目標還差130億美元呢。除了在線視頻網站,蘋果的潛在收購目標還有電動車製造商。

  特朗普上台帶來的稅收改革可能是蘋果大肆“消費”的契機,不過直到現在,蘋果依然沒有要通過收購重新塑造世界的跡象。

  去年震驚業界的驚天收購非AT&T花85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莫屬,熟悉這次收購的人表示,AT&T開出如此高的價碼就是擔心蘋果會從半路殺出來。據悉,關於收購問題,蘋果一年前就與時代華納進行過磋商,但當AT&T提出收購邀約時,蘋果方麵卻認為自己無法在短時間內拚湊出一個新的競爭提案。

  去年,消息稱蘋果會把超跑製造商邁凱輪收入囊中,引得一眾粉絲激動異常,但最終蘋果還是合上了自己的錢包。

  熟悉蘋果收購流程的人表示,蘋果的收購大多數需要工程師來拍板。產品經理每個月都會與公司一個神秘小組(由一位銀行家管理)會麵,他們會共同探討那些吸引力十足的技術和天才工程師們,而這些都會成為蘋果的收購目標。

  與其相比,微軟負責收購的團隊也不大,不過去年完成對Linkedln收購時,它們專門找到了投行幫忙。在穀歌,公司發展團隊則會與戰略專家共商收購大計,技術人員隻是輔助。此外,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手中也握有很大的決定權。

  參與過蘋果收購談判的人表示,蘋果不喜歡與賣家指定的投資銀行家打交道,它們更喜歡和對方公司管理層直接接觸。此外,在收購中蘋果還非常強勢,它們會規定一些條款,如果對方不接受,這筆買賣就黃了。不過,蘋果也給賣家準備了“糖果”,承諾如果願意與蘋果合作,就能得到後續的產品開發支持,技術也有可能進入未來的iPhone。

  雖然有些與眾不同,但這樣的並購策略在購買新創公司時還是非常有效的,而這些公司手上的技術都能融入蘋果現有的產品中。在過去四年裏,蘋果每年都會出手並購15-20家公司,但這些都是小公司。如果換做是大公司且有競爭對手出現,蘋果這樣的方式就不太奏效了。

  Architect Partners的萊斯利表示:“蘋果在並購時總是趾高氣揚,有人則認為這是傲慢,它們喜歡一意孤行。”

  對於大型收購,蘋果一向抱謹慎態度,因為業內有太多前車之鑒,老對手微軟就經常花冤枉錢。不過,一些投資者認為蘋果的態度需要改變了。在時代華納被AT&T買走之後,分析師又將目光移到了Netflix身上。不過,Netflix現在價值已經超過600億美元,是此前蘋果購買Beats時的20倍。

(责任编辑:南京市)